本文作者:cysgjj

黄道婆纺织技术方面,黄道婆纺织技术的特点

cysgjj 2024-07-06 24
黄道婆纺织技术方面,黄道婆纺织技术的特点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道婆纺织技术方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黄道婆纺织技术方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是什么时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道婆纺织技术方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黄道婆纺织技术方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是什么时候?
  2. 黄道婆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贡献?

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是什么时候

元朝。

黄道婆为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市)人,此人早年因为生活所逼,在十二、三岁的时候被卖作童养媳。非常不幸的是,黄道婆遇到了不好的公婆,他们给黄道婆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后来黄道婆才选择了离家出走,并最终流落崖州。

黄道婆纺织技术方面,黄道婆纺织技术的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崖州的这段时间里,黄道婆又嫁给了一个男子,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她的日子过得并不顺心,她的在不久之后便病逝了,而黄道婆也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选择了出家到城西广度寺当了道人。三十年的时间稍纵即逝,黄道婆在这段时间中,从黎族人民那里学到了一整套棉纺织加工技术。

黄道婆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贡献?

黄道婆又称黄婆。出生于宋末元初的松江乌泥泾(今上海市徐汇区东湾村)。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纺织技术革新家。

最早宣传黄道婆事迹的,是元代文人陶宗仪。陶宗仪在他的《南村辍耕录》中记载: 闽广多种木棉,纺绩为布,名曰吉贝。松江府东去五十里许,曰乌泥泾,其地土田墝塉,民食不给,因谋树艺,以资生业。遂觅种于彼,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子,厥功甚难。国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自崖州来,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

黄道婆纺织技术方面,黄道婆纺织技术的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道婆年轻时流落到海南岛,从当地黎族人学习到精湛的纺织技艺。元朝初年从海南返回家乡乌泥泾后,积极帮助乡亲改造轧花车、弹棉椎弓、纺车等纺织工具。并改革织造、配花、织花等纺织工艺,促使松江一带地区棉纺织业的繁荣发展,对当时江南各地的棉织业和棉花种植业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厥功甚伟。

黄道婆去世的时候,家乡父老莫不感恩涕泣,共同出资厚葬了她,并且为她立祠堂作为纪念。现在的上海市徐汇区东湾村还有黄道婆的墓和祠,以供后人瞻仰凭吊

黄道婆,生于1245年,宋末元初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棉纺织技术能手,棉纺织设备改革家。黄道婆从小家境贫寒,童年时候被卖给人家做童养媳,因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历经艰难,来到了海南岛。

黄道婆纺织技术方面,黄道婆纺织技术的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道婆聪明伶俐,勤劳质朴,很快融入当地黎人老百姓中,她学习当地纺织技术,很快成为当地的纺纱织布能手,不仅如此,她还刻苦钻研纺织技术,改进纺纱织布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深受海南岛黎族人民的爱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黄道婆于1295年回到了家乡,她带回了黎族人民的纺织技术,改进家乡落后的纺织设备,带领家乡人民从事纺织业,推动了家乡纺织业的发展。她的纺织技术和设备随后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和发展。

黄道婆于1330年去世,后人为了纪念黄道婆,明清时期都建庙供奉她,清朝把黄道婆尊为“布业始祖”。解放后,上海市市***为黄道婆立碑,纪念她为中国纺织业所做出的贡献。


老师考题,不得不简单答上几句,多望包涵!黄道婆,又称黄婆,过去记得在初中时代的课文中学过。她是一个贫家之女,生卒年是1245年~1330年,松江府泥泾镇人(今上海泾镇)。她当过别人的童养媳,到过海南黎族地面多年,在那里学习了农家一些纺织基础知识,后回松江,仍钻研并改进纺织工具,创造了较先进的纺织车和钻研出各种布料线条染色、配置等先进技术,在当时成了这一行的,扬名天下的专家,为我国的棉纺织技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松江人民为了记念她,第一次为这伟大的枝术女性立祠记念!这样一个贫家之女,未曾进过学府,靠在民间总结经验,进深研究,终成了为人民做贡献之大器,进步说明,人只要能刻苦用功,事业终得成功!更何况是人家童养媳之小女子呢!我们纪念她的贡献,也是纪念她的这种精神!

先从黄道婆的出生经历说起。黄道婆(1245 ~ 1330年),又名黄婆或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

黄道婆出生时,正是宋元更替、兵荒马乱之际。穷人出身的她十二三岁时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白天她下地干活,晚上她纺织布到深夜,还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沉重的苦难摧残着她,也磨炼了她。

在一次黄道婆又被公婆、丈夫毒打后,还被关入柴房不准吃饭,也不准睡觉时,她再也忍受不住这种非人的折磨,决心逃出去另寻生路。半夜,她在房顶上掏洞逃了出去,躲在一条停泊在黄浦江边的海船上。后来就随船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州,即现在的海南崖县。当地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黄道婆的不幸遭遇,接受了她,让她有了安身之所,并且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传授她纺织技术。黄道婆聪明勤奋,虚心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浙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在当地大受欢迎,和黎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黄道婆在黎族地区生活了将近三十年。但是,她始终怀念自己的故乡。恰好,元朝已统一全国,统治者为了缓和各族人民的反抗,慢慢改变以前那样***掠夺政策,实行一些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经济开始好转。

黄道婆在听说故乡安定下来,有了生机后,不由又想起那里棉织业的落后情形,内心复活了改变江南技术面貌的原有志向,升起了一股难以抑制的思乡感情。

公元1295年的一天,黄道婆忍痛告别了第二个故乡,搭船离开美丽的崖州,重返她阔别三十多年的长江之滨。经过了改朝换代的战乱,黄道婆的公婆和丈夫,早已先后死去,她一心无挂,只抱着造福于民的善良愿望,不顾晚年体力衰微与生活孤单,回到家乡马上投身于棉纺织业的传艺、改良和创新活动。热心地向乡亲们讲述黎族的优良制棉技术,妇女们成天围着她听得倾心入神。她便把自己海南所得,倾囊相授。同时,还把黎家先进经验与上海的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智慧,积极发明创造。对棉纺织工具与技术,进行全面的改革。制造了新的擀、弹、纺、织等工具,刷新了上海棉纺业的旧面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道婆纺织技术方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道婆纺织技术方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wrw.com/post/36651.html发布于 2024-07-06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