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纺织技术巅峰什么时候,纺织技术巅峰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纺织技术巅峰什么时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纺织技术巅峰什么时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齐家文化到底有多厉害?
在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陶制纺轮以及骨针等工具,而且在陶罐的图案上出现了布纹,当时的布主要以麻为原料,有粗细两种图案,粗的每平方厘米各有经纬线11根,细的就更致密更多,可见当时的纺织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而在“食”方面,齐家文化已经是进入了农耕文明了,他们种植粟(也就是小米),用石铲、石镰等工具,并且有石磨盘、石磨棒、石杵等工具加工小米,而且饲养了猪、狗、牛、羊等牲畜作为补充,与后世的农耕文明方式区别已经不太大了。
齐家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齐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当时已掌握了复杂的烧窑技术。在墓葬中发现的红铜制品,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后来青铜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齐家文化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居室铺一层白灰面,既坚固美观,又防潮湿。
史前文明的最后一座巅峰。
齐家文化是中国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最后文化遗存,因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而得名,据甘青地区史前文化“碳—14年代测定”为:公元前2140年至前1530年,宽泛年限距今约4300年至3500年。齐家先民在黄河上游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创造了上千年的文明历史,齐家文化晚期已达巅峰,被誉为史前文明的最后一缕曙光!齐家文化,是人类通向文明之旅的桥梁,是华夏文明承前启后的纽带,是“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奠基石,正是齐家人用这块“金砖”叩响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辉煌大门!
为什么古代中国出产丝绸,古代西方却不能出产?西方不养蚕吗?
古代只有中国才有桑树,西方国家是没有桑树,古代中国还限制桑树出口,没有桑树是养不出蚕。
古代茶树也是中国特有,现在全世界很多地区产茶,在中国有很多制茶技术外国人是不知到。
中国人自古就是以农耕为尊!封建时代把人划分为四类(不是***时期的黑“四类”):仕、农、工、商,仕字大家都懂,仕者为官也!现在也如是,做官,往小里说可以光耀门庭,往大里说可以造福百姓,为官者列于诸般之尊,名正言顺!农者,春种秋收、冬储夏播、以地为母、以天为父的田园牧歌画景,是国人的崇高追求。混迹官场一生的文官,临死想得是“退归林下”。戎马一生的武将,暮年拿不起刀枪、带不动兵丁时,想得是“解甲归田”,由此可见,农耕,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仅次于做官的上等职业。
至于工匠,那是无田无产无法为农的手艺人不得不选的谋生之路,虽不受尊重,但凭自己的本事吃饭,也未必不光彩。
唯有商人,倒买倒卖投机取巧、屯积居奇待价而沽,是人品人性都为人不齿的次等职业!古语道“无奸不商”、“利令智昏”等都是对商人的蔑视。
相反,欧洲大陆的原生居民以游牧渔猎为生,他们尊崇商贸、轻视农耕。当中华大地植桑养蚕蔚然成风时,古代西方连棉纺、麻纺都不能普及。至于养蚕缫丝,西方人既没有那个耐心更没有那个技术。
当中国人将薄如蝉翼的丝织品呈献在欧洲贵族面前时,他们惊为天物!丝绸柔滑的质感艳丽的色泽,使西方人深深折服!他们不吝巨资广购深藏以为奇货可居。中国商人见此物利大价高,纷纷远途贩售,于是伟大的“丝绸之路”诞生了。
欧洲,或西方人,是以大机器生产、以机械效率、高产量高产值而立足于世的,至于像这种***桑叶、养蚕宝、等蚕宝作茧自缚再化蛹成蝶,然后缫丝成线再织线为帛,此等繁复琐碎又耗时费力的工作,除了以勤劳为荣的中国人,西方人或其他人种是做不来也做不好的!
中国人自古崇尚多子多福的理念,人口从来都是雄居世界首位。种桑养蚕虽说是小农经济,是低产低收的行业,可从事该产业的人多,其整体产量和价值自然不可小觑!这是古代中国得天独厚的优势。
反观西方,他们自古以来在饮食上都变化甚微千篇一律,在耕织方面更不愿花大功夫下大气力。即使他们不怕麻烦、不怕吃苦,由于人口基数的差距,他们在种桑养蚕方面要想与中国媲美,也是任重道远的工作!中国丝织品的大量涌入,又严重打击了当地丝织业的发展,所以无论西方人养不养蚕,他们的丝织品永远无法与中国的丝织品相题并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纺织技术巅峰什么时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纺织技术巅峰什么时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wrw.com/post/32406.html发布于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