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流行趋势,工业流行趋势分析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工业流行趋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工业流行趋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是什么时候?
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一书认为,“早期工业化”(Early Industrialization)所指时间是明代中后期到清代中前期[1];费维凯《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他的官督商办企业》一书认为,中国“早期工业化”(The Early Period of Modern Industrialization)发生于晚清到民国初年[2];马敏《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若干问题》一文认为,“早期工业化阶段,主要指1860年代至1949年的近代工业化,但往前可追溯到明清时期”[3]。三家之所以分歧较大,关键在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一 文,从丝、棉织品出口驱动的外向型经济所带来的巨额白银资本,江南市镇雇佣工人群体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地权分散化趋势与田面权、田底权的分离等方面,论证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其中一节讨论了以雇佣工人群体、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市镇人口结构的变化作为江南市镇内部变革和早期工业化的重要指标,揭示工商业人口比重的增大与市镇早期工业化发展的内在联系,确定了衡量早期工业化社会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标准。[4] 本文在此基础上,专门以传统的区域工业,特别是区域支柱产业从业人数增长为关键指标,分期估算明中后期到清末民初江南传统工业从业人数增长情况,论述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早期工业化社会形成、发展的时间和标志,以与上述各家研究相呼应。工业时代的一大特征是什么?
工业时代的生产特征:
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商品经济最终取代了自然经济。这一革命的标志***件是机器的广泛应用,从而导致生产方式,政治与经济制度、社会组织与社会文化的颠覆性变化。因此,大机器生产被认为是工业时代的首要特征。
在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生产的工场手工业时代,一个生产者所能同时使用的生产工具的数量受其身体条件的限制,生产成果比较固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存在较大制约。而机器的使用,意味着自然力代替了人力,其可同时使用的数量一开始就突破劳动者的个体限制,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机器生产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减少了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减少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支出,从而降低了商品成本。
机器生产降低商品成本的思路自然延伸,形成了工业时代的规模经济效应,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当生产商的生产规模达到其生产线的技术极限时,产品的平均成本将大幅度下降,这时该生产商达到规模生产。对于同一生产商的同一产品来说,生产线(机器)越多,生产极限越高,其平均成本下降越大,利润也就越高。因此,工业时代的企业生产普遍表现为大规模的单一化生产,单一企业的产品种类越少,不变资本支出越少,规模经济效益越突出,这也构成“专业分工”的基础与内涵。
在这样的生产逻辑之下,产品的标准化成为必然趋势。标准化意味着门无穷无尽的需求可被有限规格的产品覆盖,而对于其中需求量最大利润最丰厚的部分,生产商争相购置机器、扩大产量,以期充分实现规模效益。探究产品规格数与需求数量之间关系,可以发现少量规格的产品拥有极大的需求量,而绝大部分规格的产品需求量极小。这似乎说明了人类的需求具有某种集中的倾向,因而天然适合大工业生产与规模经济。
但工业时代的生产以生产商的经济效益为度量,事实上是一种供给方规模经济,供给方拥有产品设计与制造的绝对权力,通过标准化手段把大部分用户的需求限定于一定规格。消费者在低价格的诱惑之下,不得不从有限的产品中进行选择,其个性化需求被抑制。或者说供给方规模经济以满足共性需求为第一要务,总体上是简单的同质性经济,追求统一的量化标准,只重视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多样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工业流行趋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工业流行趋势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wrw.com/post/28932.html发布于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