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纺织厂技术要求,纺织厂技术要求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纺织厂技术要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纺织厂技术要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衣服出厂的国家标准?
以下是我的回答,衣服出厂的国家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18401-2010):该标准规定了纺织产品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实施与监督。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服用、装饰用和家用纺织产品。出口产品可依据合同的约定执行。
棉针织内衣(GB/T 8878-2014):该标准规定了棉针织内衣的号型、要求、试验、判定规则、产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棉纤维含量不低于50%的针织内衣的品质。本标准不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服饰。
除了上述两项国家强制性标准,根据不同的服装类型和材质,还有许多其他适用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例如,对于羽绒服,有羽绒服装(GB/T 14272-2021)等标准;对于机织和针织毛衣,则有毛针织品(GB/T 2602-2016)等标准。这些标准的目的都是确保服装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质量。
纺织生物技术有哪些?
酶在亚麻织物前处理中的应用;麻、棉纤维上含有果胶质、含氮物质等纤维素伴生物, 麻纤维上还含有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杂质。亚麻/棉织物前处理的主要问题是麻纤维上麻皮和麻屑的去除, 麻皮和麻屑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素, 它们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染色质量和织物外观。
传统的亚麻/ 棉织物退浆、煮练都是以高温强碱来进行的, 漂白时要用次氯酸钠漂白, 这种方法虽然能使织物获得很好的毛效和白度、能有效地去除麻皮, 但这种碱退浆、煮练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学试剂、能量、水, 处理时间较长, 而且氯漂产生的氯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利用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和温和的反应条件以及有利于环境无污染的优点来替代传统的碱退浆、煮练, 省去氯漂这一工序, 降低废水中的COD、pH、色度, 减少对纤维的损伤, 实现亚麻/ 棉纺织产品前处理的清洁化和产品的高档化。
酶制剂的种类;生物酶前处理;果胶酶对亚麻/棉织物上果胶、木质素的去除效果;木聚糖酶对亚麻/棉织物上果胶、木质素的去除效果。
2种酶混合对果胶、木质素的去除效果;纤维素酶浓度对亚麻织物失重率的影响;混合酶浓度对亚麻织物失重率的影响;生物酶处理时间对亚麻织物失重率的影响;生物酶处理对亚麻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取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处理后所得不同失重率的亚麻织物,测得其可染性、润湿性、织物强力和悬垂性,结果如下;纤维酶处理前景。
我想长期去纺织厂工作有什么危害吗?
纺织工业的原料有天然纤维(棉、毛、丝、麻)、人造纤维(化学纤维,包括粘胶纤维、醋酸纤维)、合成纤维。车间不良气象条件、粉尘、噪声、不良照明等是纺织工业中职业卫生的共性问题,但因加工纤维的不同也有些特殊性问题。
一、纺织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预防。
1、粉尘:
棉纺织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都有产生粉尘的可能,开棉、混棉、清棉过程中产生粉尘最多,长期吸入棉、麻等粉尘可引发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有胸部紧缩感、胸闷、气短,并有急性肺功能障碍。预防时,对混棉机、清棉机的粉尘***取密闭、通风、除尘的措施,治理效果很好;梳棉、并条设吸尘装置,可使粉尘强度大大降低;此外,工作场所要注意***用湿式清扫。
2、高温高湿:
纺织车间生产上要求一定的温湿度。温度要求在18.3℃以上,夏季太阳辐射作用加上机器运转产生的热和人体的散热,可使车间温度升高到40℃以上。此时,降温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空气调节,屋顶喷水可作为***降温措施。纺织车间相对湿度要维持在45%~80%之间,车间中的风速不宜太高,一般小于0.5 m/s。在浆纱车间,高温、高湿是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且体力劳动较强(搬运浆粉,将浆粉投入煮槽内,搬运、装置及卸下沉重的织轴)。
3、噪声与振动:
产生噪声最大的车间为织布车间,可以达***~105 dB,其次为细纱车间,达到90~***dB。在预防上可使用吸音材料等。
4、照明问题:
纺织厂需要视力紧张的工种很多,因此,照明不足或不合理,将成为职业卫生问题。造成纺织厂工人视力紧张。一般对工作面照度的要求:纺纱为60 Lux(1***5年建议,单独使用一般照明为不低于75Lux)。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纺织厂技术要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纺织厂技术要求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wrw.com/post/22808.html发布于 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