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老纺织技术***,古老纺织技术***讲解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老纺织技术视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老纺织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的纺织工具有哪四个?
1、纺轮
纺轮主要是由陶质、石质制成的圆饼状,直径5厘米左右,厚1厘米,也叫“纺专”、“专盘”,中间有一个孔,可插一根杆。纺纱时,先把要纺的麻或其他纤维捻一段缠在专杆上,然后垂下,一手提杆,一手转动圆盘,向左或向右旋转,并不断添加纤维,就可促使纤维牵伸和加拈。待纺到一定长度,就把已纺的纱缠绕到专杆上。
2、纺锤
纺轮是纺锤的主要部件。在纺轮中心小孔插一根两头尖的木质直杆,即是纺锤。纺锤是纺轮与直杆结合后的产物。纺锤也称“专杆”,将野生麻等剥出的一层层纤维连续不断地添续到正在转动的纺锤上,一根根植物纤维纱条便产生了,这种纱条合并捻制成的线可以编织渔网、套索、篮子、系罐、制衣乃至建房。纺锤是纺织手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纺坠
纺坠是纺锤的发展形式。早期的纺锤比较厚重,适合纺粗的纱线,新石器时代晚期纺轮变得轻薄而精细,可以纺更纤细的纱。纺坠的形状也由单一的圆形变为多种形状,如圆形、齿轮形、球形、锥形、台形、蘑菇形和四边形等。纺坠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原始社会的纺织生产,对后世纺纱工具的发展也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4、原始腰机
原始腰机是世界上最古老、构造最简单的织机之一,早在新石器中晚期已出现。浙江河姆渡遗址、良渚文化遗址、江西贵溪春秋战国墓群中都出土了一些腰机的零部件,如打纬刀、分经棍、综杆等。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了许多纺线用的陶纺轮,用陶纺轮纺好一定量的线后即可织布。
什么是我国一种印染花布的传统工艺?
蜡染是我国一种印染花布的传统工艺。中国是发现最早出土蜡染作品的国家。最有代表性的实物佐证是新疆博物馆所藏的东汉时期的棉布蜡染。
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印染工艺——蓝染的一种。其原理是用蜡密封住织物纤维,不使染液浸入而形成花纹。在布浸染的过程中,蜡自然龟裂,会形成自然“冰纹”。
早在秦汉时代,苗族人民就已掌握了蜡染技术,宋代达到鼎盛。蜡染,在机械化生产的今天,仍保存着自己的原生力量,以全新的姿态融入当代,成为极具生命力的一项艺术。
织布技法?
手工织布需要经过搓捻子、纺线、经线、刷线、掏缯、梭线、四棚缯织法织布这七个步骤。
手工织布首先要搓捻子。就是把精挑细选的棉花,揪成小团,再用筷子一样的细棍,将棉花团搓成棉花筒。然后用古老的纺车纺线。这种纺车全部使用人力,一位织工一天最多就只能纺6两线。
然后就是经线了,这个环节是确定布料成品的花色和纹路。一位定经工经一机的布,需要拿着500多根棉线来回走4千米,而一机的布仅为12匹。
到了刷线阶段,也是非常耗人力,需要把经好的500多根线,根根梳理清楚,就像是梳头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老纺织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老纺织技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wrw.com/post/13387.html发布于 202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