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ysgjj

壮族的纺织技术-壮族的纺织技术是什么

cysgjj 2024-02-01 47
壮族的纺织技术-壮族的纺织技术是什么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壮族的纺织技术如何?2、壮族织锦技艺的历史溯源...

本文目录一览:

壮族的纺织技术如何?

壮锦是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可为我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史增添活态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

织造技术 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琢磨出了一整套壮锦织造技术。他们使用的是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的手工织机,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的。

全村464户2270人,从事壮族纺织的有427户2045人,靠纺织每人每天平均可收入50元,纺织户每年靠纺织可以带来10000多元的收入。

壮族的纺织技术-壮族的纺织技术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壮族织锦技艺的历史溯源

1、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广西罗泊湾汉墓的七号残葬坑内发掘出土了数块橘红色回纹锦残片,证实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

2、考古证实,早在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据《唐六曲》和《元和郡县志》记载:当时壮族人民所织出的多种布料,已被封建王朝列为贡品。但真正能够称为“锦”的纺织品则出现于宋代

3、壮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早在汉代,壮族先民已织出了“斑布”,是为“壮锦”的前身。

壮族的纺织技术-壮族的纺织技术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据《广东新语》转引当时记载说,这种布料,“细者宜暑,柔熟者御寒”。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广西罗泊湾汉墓的七号残葬坑内发掘出土了数块橘红色回纹锦残片,证实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

壮族织锦技艺的图案特征

1、庄织布机最大的特点就是花纹,用花笼养花。壮锦色彩“红配绿,美”反映了壮锦艺人对其配色一些要求:要艳丽、醒目、耐用。

2、壮锦色彩运用的特点是:以少见多,纯朴中见丰富,素雅中见多彩,对比鲜明强烈。

壮族的纺织技术-壮族的纺织技术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壮锦的花纹图案接近剪纸图案,变化千姿百态。

4、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5、据《广东新语》第一章转引当时记载说,这种布料,“细者宜暑,柔熟者御寒”。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广西罗泊湾汉墓的七号残葬坑内发掘出土了数块橘红色回纹锦残片,证实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

6、所谓“白质方纹”就是指当时生产的壮锦,其装饰花纹为方格几何纹,其色调为单色,这是早期的壮锦,具备了“厚重”和织有方格纹图案的基本特征。

广西壮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

广西壮锦现状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壮锦正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急需抢救和保护。随着自然经济结构的崩溃,商品经济和城市文明不断冲击着古老的民间文化,传统工艺挂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壮锦的生产,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代已有记载。到了清代,壮锦生产已遍及壮族地区,成为壮族人民的被服所需和市场的畅销品。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世世代代居住在我国西南部的广西、云南贵州湖南部分地区。壮锦作为工艺美术织品,是壮族人民最精彩的文化创造之一,其历史也非常悠久。

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以壮锦艺术为典型代表的广西民族织锦艺术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锦是壮族人民最精彩的文化创造之一,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薄者适暑,软者御寒”的“布”之说。聪明的壮族人充分利用植物纤维,编织葛藤布和卷布作为服装材料。

壮族织锦技艺的传承意义

1、在今天的商品社会,织锦技艺不再需要承受生存的压力,而只是简单地还原为一种民间工艺的身份,壮锦的意义也只是作为一种民族工艺被接受。

2、壮锦项目旨在增强人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从而推动壮族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让织锦技艺代代相传,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的。

3、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壮锦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急需抢救和保护。2006年壮族织锦技艺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wrw.com/post/1331.html发布于 2024-02-01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