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朝纺织技术,周朝纺织技术怎么样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周朝纺织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周朝纺织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第一台双箭杆织布机?
我国最早的织布机大约发明于商朝的手纹织机,到周朝又发展出提花机械,至少在战国末期已经开始使用足踏织机了。
利用脚踏板作提综(织机上使经线上下交错分开以便梭子通过的装置)开口的装置,就可以腾出手来投梭,手脚并用,使功效大大提高。这种织机是纺织技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
到了西汉初年,对织机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有人还曾发明了一种新型提花机。它用120根经线,60天就能织出一匹花绫。但这种织绫机的最大特点是每根经线都要用一个脚踏的蹑(即踏板),这样120根经线就要有120个蹑,操作起来既费力又费时,很不方便。
后来有人对它作了改进,把它简化成“五十综者五十蹑”或“六十综者六十蹑。”
我国第一条年产能力为600台的剑杆织机生产线最近在陕西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建成并通过了国家验收.这种剑杆织机是我国纺织工业部“七·五”规划中的重点攻关项目,于1987年7月通过部、省级科技成果和投产技术鉴定;曾荣获国家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和陕西省优秀新产品奖。
为什么说中国传统汉服是不断胡化的过程?
谢谢邀请,我觉得传统两个字本身,就解释了这个问题,传是传承,是条时间纵线,自古而来。统是统一,融和的意思,是条横线,各民族的特点,不止是服裝,能够吸收和融和,自然也成为传统的一部份,古时如此,现今一样。不然的话,请问,什么样的服饰才是纯粹的汉服呢,汉服以前,又穿的什么,继承与融和,变化之中有不变。这才是恒定的。
感谢您的邀请,对于为什么说中国传统汉服是不断胡化的过程,首先说何为汉服,其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其基本特点:交领、右衽、系带。
中国传统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在殷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服饰制度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以天子冕服”为中心的章服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此时出现波折,因为胡服衣身紧窄便于游牧和射猎,赵武灵王为了强化本国军队***用其作为戎装。(此为改革)
秦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衣冠制度,但也***用了部分赵国服饰。其所用的高山冠,术士冠以及武所穿的黑色衣裤,都直接受到胡服影响。直到汉代,这种影响依然存在。但是帝王之服仍用周朝(这是传承),及北魏孝文帝的“孝文改制”是以汉服为礼服。
到南北朝时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由魏晋的仍循秦汉旧制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的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渐趋融合。
到了唐代,其形制虽仍是汉隋遗风的延续,但是多数受北方少数民族鲜卑人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西域涌进来的文化艺术影响。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民族文化的融合)
至宋明时期,汉族皇室复兴汉服和汉文化,仍沿用唐代所谓的“胡服”,其不单指少数民族的服装,还包括大量异国之服。(由民族融合到与世界融合).明朝建立之初曾“悉命复衣冠如唐制”未能完全贯彻执行,但在整顿和恢复传统汉族礼仪时,其服装吸收了蒙古服装的元素。至洪武二十六年才开始确定了许多服制。
到清朝,仅汉族妇女可穿著汉族服装。(传承得以沿续)。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汉服发展的历史过程,其也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各民族的和谐及与世界民族的友好往来。
材料来源于网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朝纺织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朝纺织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wrw.com/post/10441.html发布于 2024-03-24